語法翻譯法:有時也稱為古典方法,這是一種傳統的教學技術,用于教授拉丁語和希臘語,在 16 世紀特別流行。當時的重點是文本翻譯、語法和詞匯的死記硬背。沒有強調口語和聽力理解,因為拉丁語和希臘語更多地被教授為學術科目,而不是口頭交流的手段。這種教學方法在世界上許多國家和機構中仍然很普遍,并且仍然吸引著那些從知識或語言的角度對語言感興趣的人。但是,這對提高您使用該語言進行口頭交流的能力幾乎沒有作用。
直接法
這種方法,也稱為“口語”或“自然”方法,起源于 1900 年代左右,作為傳統語法翻譯方法的替代方法。此時,教師開始嘗試教學和教育模式,因為以前的技術未能改善口語交流。重點是良好的發音,語言的自發使用,沒有翻譯,幾乎沒有語法分析。
直接法是基于學生在日常常見情況下說和聽外語時的直接參與。因此,有大量的口頭交流、語言的自發使用、沒有翻譯,對語法規則和句法的分析甚至很少。課程的重點是良好的發音,經常在學習者看到標準寫作示例之前向他們介紹語音符號。
直接方法今天繼續激發興趣和熱情,但在課堂情況下使用它并不是一種容易的方法。它需要小班授課和高學生積極性,在課堂的人工環境中,很難產生理解的自然情境并保證每個人都有足夠的練習。然而,已經開發了這種方法的變體,其中教師允許用學生的母語進行有限的解釋,并解釋一些語法規則以糾正學生在說話時可能犯的常見錯誤。這種方法最著名的支持者之一是德國人馬克西米利安·貝立茲 (Maximilian Berlitz),他創立了貝立茲私立語言學校鏈。
這種方法的一些特點是:課程使用目標語言、專注于日常詞匯、視覺輔助工具用于教授詞匯、特別注意發音和語法的準確性、為理解和口頭表達開發了一種系統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