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說起翻譯時,很多人腦海中浮現出的是前不久大火的《翻譯官》中,男女主角一席西裝革履,風度翩翩,撈著大把大把的鈔票,過著人贏的生活,也讓人們重新注意起這個通常以綠葉角色出現的職業。
無論國內國外,語言的優勢的確成了不少祖國同胞謀生或賺取外快的方法。海外留學生微信群里常?梢姷恼箷g廣告,掛上可觀的收入,逐漸成了大家手中搶手的香餑餑。
而商業發展的需要也使翻譯市場急速膨脹。以德國為例,根據中國新聞網報道,中國與德國分別是世界第二大和第四大經濟體,也都是世界出口和制造業大國。2018年是中德建交46周年。2017年,中德雙邊貿易額超1800億美元,德國連續43年保持中國在歐洲最大貿易伙伴,中國也連續兩年成為德國最大貿易伙伴。
據歐盟統計局統計,2017年中德雙邊貿易額為1805.7億美元,增長11.2%。其中,德國對中國出口988.0億美元,增長16.2%,占德國出口總額的6.8%,提高0.4個百分點;德國自中國進口817.7億美元,增長5.7%,占德國進口總額的7.0%,降低0.3個百分點。德國與中國的貿易順差為170.4億美元,增長121.4%。中國為德第三大出口市場和第二大進口來源地。
經濟高速發展的需要也隨之將更多人拉入搶蛋糕的隊伍中。
珠海翻譯公司,職業的高薪可以說首先與語言的難度和使用度相掛鉤。同樣以德國為例,德語是印歐語系西日耳曼語支的一門語言。以使用國家數量來算是世界排名第六的語言,也是世界大國語言之一以及歐盟內使用最廣的母語,德語擁有9000萬到9800萬使用者。德語母語使用者的主要分布在德國、奧地利、瑞士北部、列支敦士登和盧森堡。歐洲許多地區(如意大利北部、比利時東部以及波蘭等地)和作為原德國殖民地的納米比亞也有大量的德語使用者,主要為作為當地少數民族的日耳曼人。
要是他知道我花費多少精力習得這門語言,那他一定得知道任何收藏家傾家蕩產都難買到我這一藏品。那時我和哈里斯刻苦學習德語好幾周,雖然進步不小,可也是困難重重,更別提這期間還犧牲了三個德語老師。沒學過德語的人壓根不知道這門語言有多么晦澀難懂,錯綜復雜!R克吐溫
作為被馬可吐溫欽點的世界上最難的語言之一,德語的復雜性以及德中兩大經濟體貿易的必然性加上德語區巨大的人口條件,使得德語區的翻譯群體有了生長的土地,逐漸發揚壯大。
作為翻譯本身,其是在準確、通順的基礎上,把一種語言信息轉變成另一種語言信息的行為。也就是將一種相對陌生的表達方式,轉換成相對熟悉的表達方式的過程。
當我們同時熟練掌握兩種語言時,我們其實已經具備了一個譯者最重要的條件。市場的選擇將一系列不過關的譯者淘汰,留下其中的個把精英,戰斗在世界的各個角落;蛟S太多人覺得,翻譯只不過比普通人多了些詞匯量罷了,而人腦的容量有限,遲早有一天就被機器取代了。
的確早在20世紀三十年代,法國科學家就提出過機器翻譯的想法,隨著時間的推移與技術的進步,谷歌翻譯隨之誕生,在進入互聯網時代后,機器翻譯更是如雨后春筍爆炸般拔地而起,甚至在今年的博鰲亞洲論壇上,科大訊飛的翻譯機成為了會場的標配,人手一臺,一對一的精確詞源定位雖然聽上去底氣十足,但最終實驗顯示其譯文并不完全可靠,不過也足以讓鍵盤俠嘲笑其翻譯們風雨飄渺的未來。
不得不承認,在不遠的將來,隨著人工智能自我學習能力的掌握,人工翻譯注定會被世人所拋棄,轉而迎來由人工智能帶來的巴別塔時代。但我們必須注意到的是,當翻譯作為語言的橋梁時,提供的其實并不僅僅是語言的轉變服務,畢竟在德語助手里逐字逐句查的翻譯,機器人也會做,且做得更好更快,相反是將一種陌生文化和熟知文化相互交換的一種過程。
這點在商務談判上顯得格外明顯,在不同的語境條件下,文化背景下,手勢表情下,一句話都可能有多種不同的含義,一個微表情都可能就將談判引向一個不同的結局。而在筆譯中,對兩種文化的深入理解,更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原作者的寫作技巧和各種語氣變化,都需要經過譯者加工呈現出來,甚至一部作品在海外的受追捧與否都直接與譯者掛鉤。
在莫言獲得諾貝爾獎大熱之時,坊間有不少聲音提出,其實根本不是莫言的作品獲了獎,這諾貝爾獎應該頒給原作的翻譯葛浩文先生,若不是其有意對原作進行修改,使其符合西方人的口味,可能大洋彼岸的人們永遠都不會聽說莫言這個名字。
誠然,且不評判莫言本身作品的感染力,文化的差異已不可避免地影響了不同國家地區對藝術的理解,就如同歐洲人看不懂獨釣寒江的畫中意境,中國人講不清蒙克的扭曲吶喊,當德國人的直接了當,遇上中國人的婉轉回旋,需要的是我們來完成這些文化橋梁的構建,而不僅僅是文字的轉化。
當我們讀著傅雷的巴爾扎克、羅曼羅蘭,宗白華的康德、羅丹,演著穆旦的唐璜,朗誦著田德望的神曲,我們潛移默化里已經踩在巨人的肩膀上了解世界。
而當老一輩翻譯家,語言學家將接力棒交到我們手中時,我們其實可以做的更多,做的更好。
翻譯的難度并不低于藝術創作,或許我們應在追求金錢利益的背后,更花心思來關注其背后的文化內涵,花時間來推敲字句間的點點滴滴。
珍惜每一次翻譯的機會,因為那都可能是一次展示中華文化的機會。
把握每一個細節,因為那都可能是一次相互理解的過程。
當我們驚嘆著國家領導人用各種外語在各個國家顯山露水,感慨著什么時候我們也能說一口兩會同傳的標準語音,我們忘記了翻譯其實并不僅僅只是口譯員的工作,翻譯家的任務,當不同國家不同膚色的人們需要相互了解,相互交流時,翻譯就已無處不在。
就像藝術一樣,只要我們用心傳遞,翻譯一樣簡單。